6月4日,學院在第一會議室召開以“會計新專業建設”為主題的學術沙龍🌠,學院董事袁曉軍、院長莊順根🤽🏼♀️、常務副院長董大奎、副院長韓芳、部分系(部)和職能部門領導及教師參加會議🫵🏻。會議由常務副院長董大奎教授主持,他首先介紹了本次研討會的主要內容:第一,學習貫徹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具體落實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第二,學院發展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專業建設和管理創新是其內在動力🎎🍢;第三⛎,從學院長遠來看🧚🏼,要建立一套適合我院專業教學質量評價的指標、機製和管理製度🥏,使我們的專業設置和專業建設與產業需求等真正相適應🤵🏼♀️、相對接。根據這三點🤸🏻♂️,我們將會計專業作為一個試點,針對該專業的五年建設規劃、設想以及課題組對建設相應的教學質量保障等開展研討。
沙龍上,首先由會計專業主任郝曉燕老師作了題為《會計專業五年規劃》的專題報告。她介紹了會計專業的專業現狀分析、專業定位與培養目標🚶、專業建設目標與內容及專業建設優劣與不足🎅🏽,強調了我院會計專業的建設目標🙋🏽🤌🏻,即“三年做實👿:以“課”為中心🛒,提升教學質量🧋;五年做優:抓好考證和競賽,提升社會聲譽”🏠,構建“課程與證書對接、課堂與企業對接”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講誠信、能核算、會分析🤙🏻、懂管理”的“一人多能、多崗兼顧”財會復合型人才,不斷提升我院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服務及技術服務水平。
隨後,副院長韓芳介紹了《高等職業院校專業自適應機製研究》項目的相關情況。她提出高職院校專業自適應機製是以社會需求為起點的反饋控製機製🦌;是以“三個調查、三位分析、三環檢查”為主體的專業教學管理體系🛕;是以多元開放的專業評價體系為核心的動態質量提升系統;是以製度建設為重點的可持續發展的運行體製🪃。其中,“三個調查”即社會需求調查、畢業生跟蹤調查和同類院校專業調查;“三位分析”即用人單位職業崗位能力分析✨、專業定位分析和專業課程設置與實施情況分析;“三環檢查”即專業自查🧑🏽🍳、學院督查與行業核查🙇🏼♀️。自由討論階段中,與會者圍繞會計專業的專業定位🧑🏽🎤、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設計☔️、招生和就業前景及面臨的問題等,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和研討🕺🏼。
袁曉軍董事在沙龍上做了總結發言。首先👨🏿🚀,他充分肯定了我院會計專業在相關院系、專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已經取得的成效,認為該專業提出的“三年做實、五年做優”的規劃,充分結合了我院的實際情況,是非常實事求是的🏊。其次🧖🏼,作為一個有二十多年經驗的會計從業人員,他提出了自己對會計和會計從業人員的認識和見解。他還就現行的會計人員從業要求與大家進行了探討🏏,提出我院要培養的應該是知能兼備🤷🏿♀️、德業雙修的會計人才👀。
最後,董大奎副院長提出了兩點要求,一是要加強我院會計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技藝精湛🕦、能教會做、結構合理👴🏼、具有廣闊視野的專🍆🍀、兼職教師隊伍;二是要基於調查研究🟡,圍繞會計專業的專業定位和培養目標,建立一套適應專業發展的專業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和相應的保障機製,使我們學院以專業建設為平臺👨🏻🦽➡️,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